来源:办公室 2025-08-31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与碳汇金融,是当前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结合点。简单来说,生态产品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类物质和服务,如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及其碳汇功能;碳汇金融则是通过金融工具和机制,将生态系统的碳汇价值转化为可交易、可融资的资产,实现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资本化。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
建立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鼓励“国家储备林+碳汇”模式;
推动碳汇质押贷款、碳票交易、碳汇保险等创新金融产品落地。
模式类型 | 核心机制 | 代表地区 |
---|---|---|
碳汇质押贷款 | 以碳汇未来收益权为质押,获得贷款 | 湖南、海南、商洛 |
碳票制度 | 将碳汇量转化为可交易的“碳票” | 海南、商洛 |
生态产品抵押贷款 | 以生态产品价值为抵押融资 | 浙江丽水、湖南 |
碳汇保险/基金 | 保障碳汇收益,降低开发风险 | 浙江德清、山东寿光 |
“两山银行”平台 | 整合碎片化资源,统一收储、交易 | 浙江德清、湖南 |
金融工具 | 功能 | 应用案例 |
---|---|---|
碳信贷 | 提供项目启动资金 | 湖北“碳林贷” |
碳债券 | 中长期融资,利率与碳绩效挂钩 | 多地探索中 |
碳基金 | 集合社会资本投资碳汇项目 | 绿色基金试点 |
碳保险 | 保障自然灾害或政策变动风险 | 德清湿地碳汇指数保险 |
碳资产证券化 | 将碳汇收益打包上市交易 | 海南试点中 |
模式:以海草床年固碳量作为质押,获得贷款;
效果:贷款资金用于智能化改造,渔业产量提升30%,村集体年分红超700万元。
机制:“两山银行”收储湿地碳汇,统一交易;
配套:湿地碳汇PTD闭环体系、碳汇指数保险。
做法:将油茶、竹林、花木等生态产品纳入抵质押范围;
目标:构建“零碳社区”“零碳岛”等应用场景。
挑战 | 建议 |
---|---|
碳汇核算标准不统一 | 加快制定海洋、湿地、农田等碳汇方法学 |
碳价偏低,收益难覆盖成本 | 推动碳税、碳补贴、碳基金等配套政策 |
金融机构风控能力不足 | 建立碳汇评估、登记、交易、监管一体化平台 |
项目碎片化、周期长 | 推广“两山银行”模式,实现资源整合+平台交易 |
生态产品是“绿水青山”,碳汇金融是“金山银山”的桥梁。
通过金融创新,中国正逐步将生态系统“看不见的碳”转化为“看得见的资产”,不仅助力“双碳”目标,也为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