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签订山东首笔海洋碳汇交易

青岛签订山东首笔海洋碳汇交易


来源: 2023-07-15 关键词:



       在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上,论坛执委会与青岛东基海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海洋碳汇交易协议,用于抵销论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是山东省首笔海洋碳汇交易,也是我国首次通过海洋碳汇交易实现海洋主题论坛“碳中和”(碳排放=碳吸收)的率先探索。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每年可吸收23%-33%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愈加重视海洋在减碳固碳方面的重要作用。但“碳”路海洋,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青岛及国内外城市都在积极探索。

揭秘:本次海洋碳汇交易如何实现

       大型活动具有参与人数众多、受关注程度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特点,能够为主办城市吸引大量的投资和游客,是推广“碳中和”理念的理想场所。目前,国内外多个大型活动都尝试针对举办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采取“碳中和”的措施,如2006年都灵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等大型体育赛事,2014年APEC北京峰会、2017年G20杭州峰会、2022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

       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上,山东省首笔海洋碳汇交易现场签约。

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为何要通过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实现“碳中和”?“这是因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海洋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我国海洋渔业养殖产量居全球首位,早在201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唐启升就率先提出了‘渔业碳汇’概念,明确渔业碳汇机理,并开展示范推广,对发挥我国资源优势,落实‘双碳’目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次论坛通过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实现‘碳中和’,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本次海洋碳汇交易由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牵头组织谋划,局属单位青岛市海洋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郑炯如是说。

       通过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实现“碳中和”,涉及碳排量评估和碳汇量评估两方面工作,而这两方面都有各自的评估标准和依据。本次论坛是如何评估碳排放量的?自然碳汇研究院是本次碳汇交易的实施方之一,研究院院长迂婕告诉记者,“碳中和”理念在国际上出现时间较早,因此国内的大型活动碳中和行动大多参照国际上相对较成熟和标准化的形式开展。同时,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对大型活动碳中和的相关要求流程和评价作出了规定,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及核算方法给出了建议。“通过评估本次论坛举行过程中电力、燃料以及参会人员数量和往返交通、住宿、餐饮产生的碳排量等八大类参数、近100个因子,预计将产生二氧化碳821吨。”


信息来源:齐鲁网




返回上一步

山东绿色低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