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24-02-27 关键词: 双碳指标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对世界发出的庄严承诺。
碳达峰是指一定区域或范围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树造林、农业和碳移除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1+N‘双碳’政策体系,但是地方如何落实还面临诸多挑战。社会经济的变革不能一蹴而就,为了客观反映我国“双碳”进展态势,需要科学的评估 ,因此省级双碳指数研究课题组开发了中国省级双碳指数。
中国省级双碳指数是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为基础理论,以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为分析路径,综合考虑能源、工业、交通、生活等碳排放领域,从气候雄心、低碳状态、排放趋势三大维度对各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的指数。
省级双碳指数(PCNI)对大陆地区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评价,通过收集公开数据,科学评估各省的“双碳”进展态势,助力各地立足自身环境资源本底,结合各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能源结构等现实条件,找准定位,识别难点,抓住重点,结合自身潜力和优势推进工作,助力全国“双碳”行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
指标体系共包括气候雄心、低碳状态和排放趋势3个一级指标,宏观目标、能源转型目标等7个二级指标,碳达峰目标、人均碳排放量、森林蓄积量等18个三级指标,并采用决策者赋权法对各级指标赋予相应权重。
其中,“气候雄心”主要表征省级政府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态度及行动力等,是促使地方政府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提高低碳发展水平的驱动因素。
“低碳状态”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某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碳排放状态,二是该省的自然生态资源能源禀赋状态。
“排放趋势”反映在“气候雄心”的驱动影响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响应情况。
30个省级行政区具体评分